光肩星天牛
發(fā)布者:佚名 發(fā)布日期:2005-08-23 點擊次數(shù):924114
光肩星天牛[Anoplophora glabripennis(Motsoh)]
------ ------ ------ ------ ------
光肩星天牛[Anoplophora glabripennis(Motsoh)]分布遼寧、吉林、河北、陜西、山東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湖北、廣西、甘肅等地。為害楊柳、榆、槭、刺槐等園林樹種,對糖槭為害最烈。成蟲嚙食嫩枝和葉脈,幼蟲蛀食韌皮部和邊材,并在木質部內蛀成不規(guī)則坑道,嚴重地阻礙養(yǎng)分和水分的輸送,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,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。
形態(tài)特征(上圖)。成蟲體黑色,有光澤。雌成蟲體長22~35mm,雄成蟲體長20~29mm。觸角鞭狀,12節(jié),自第3節(jié)開始各節(jié)基部呈灰藍色。雌蟲觸角約為體長的1.3倍,最后1節(jié)末端為灰白色。雄蟲觸角約為體長的2.5倍,最后1節(jié)末端為黑色。前胸兩側各有1較尖銳的刺狀突起。鞘翅基部光滑無顆粒狀突起。翅面上各有大小不同的由白色絨毛組成的斑紋20個左右。雌蟲腹部5節(jié),末節(jié)部分露出鞘翅,雄蟲腹部全部被鞘翅遮蓋。卵初為白色。近孵化時呈黃褐色,長橢圓形,兩端稍彎曲,長6mm左右。老熟幼蟲體長約50mm,身體略帶黃色。前胸大而長,背板后半部色較深,呈凸字形,前緣無深色細邊。前胸腹板主腹片兩側無骨化的卵形斑。腹部背面可見9節(jié),第10節(jié)變?yōu)槿轭^狀突起,1~7節(jié)背腹面各有步泡突1個,背面的步泡突中央具橫溝2條,腹面的為1條。蛹全體乳白色至黃白色,體長30~37mm,附肢顏色較淺。觸角前端卷曲呈環(huán)形,置于前、中足及翅上。前胸背板兩側各有側刺突1個,背面中央有1條壓痕,翅尖端達腹部第4節(jié)前緣部分,有由黃褐色絨毛形成的毛塊各1塊,第6節(jié)上絨毛較少。第8節(jié)背板上有1個向上生的棘狀突起;腹面呈尾足狀,其下面及后面有若干黑褐色小刺。
發(fā)生規(guī)律。江蘇、浙江、山東、遼寧、上海地區(qū)1年發(fā)生1代或2年1代。以1~3齡幼蟲越冬。翌年3月下旬開始活動取食,有排泄物排出,4月底5月初開始在隧道上部作蛹室,經(jīng)10—40d到6月中、下旬化蛹,蛹期20d左右。成蟲羽化后在蛹室內停留7d左右,然后咬lOmm左右的羽化孔飛出。成蟲白天活動,取食植物的嫩枝皮,補充營養(yǎng),經(jīng)2~3d后交尾。產(chǎn)卵前成蟲咬1橢圓形刻槽,然后把產(chǎn)卵管插入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產(chǎn)卵,每刻槽產(chǎn)卵1粒,產(chǎn)后分泌膠狀物堵住產(chǎn)卵孔。每雌蟲產(chǎn)卵30粒左右。從樹的根際開始直到樹梢直徑4nun處均有刻槽分布,主要集中在樹杈和萌生枝條的地方。樹皮刻槽并不全部產(chǎn)卵,空槽無膠狀物堵孔,易區(qū)別。成蟲飛翔力弱,敏感性不強,容易捕捉。趨光性弱。成蟲壽命較長。雌蟲40d左右,雄蟲20d左右。卵期在夏季10d左右,秋后產(chǎn)的卵少數(shù)滯育到第2年才能孵化。幼蟲孵出后,開始取食腐壞的韌皮部,并將褐色糞便及蛀屑從產(chǎn)卵孔中排出。3齡末或4齡幼蟲在樹皮下取食3—4cm后,開始蛀人木質部,從產(chǎn)卵孔中排出白色的木絲,起初隧道橫向稍有彎曲,然后向上。在蛀人木質部后往往仍回到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取食,使樹皮陷落,樹體生長畸形。
光肩星天牛喜歡寄生在楊、柳和糖槭樹上,能使成片糖槭樹毀滅。其天敵有花絨堅甲和斑啄木鳥,對其發(fā)生有較好的抑制作用。
“三北”防護林是我國防風固沙的綠色長城,以楊樹為主。光肩星天牛是楊樹的主要害蟲,經(jīng)常造成楊樹風折和枯死。
成蟲:體長17-39毫米,漆黑色,帶紫銅色光澤。前胸背板有皺紋和刻點,兩側各有一個棘狀突起。翅鞘上有十幾個白色斑紋,基部光滑,無瘤狀顆粒。
卵:長5.5毫米,長橢圓形,稍彎曲,乳白色;樹皮下見到的卵粒多為淡黃褐色,略扁,近黃瓜子形。
幼蟲:體長50-60毫米,乳白色,無足,前胸背板有凸形紋。
蛹:體長30毫米,裸蛹,黃白色。
生活史及習性 一年發(fā)生一代,或兩年發(fā)生一代。以幼蟲或卵越冬。來年四月份氣溫上升到攝氏l0度以上時,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為害。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為幼蟲化蛹期。從做蛹室至羽化為成蟲共經(jīng)41天左右。六月上句開始出現(xiàn)成蟲,盛期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,直到十月份都有成蟲活動。六月中旬成蟲開始產(chǎn)卵,七、八月間為產(chǎn)卵盛期,卵期16天左右。六月底開始出現(xiàn)幼蟲,到十一月氣溫下降到攝氏6度以下,開始越冬。光肩星天牛主要為害加楊、美楊、小葉楊、旱柳和垂柳等樹。幼蟲蛀食樹干,為害輕的降低木材質量,嚴重的能引起樹木枯梢和風折;成蟲咬食樹葉或小樹枝皮和木質部,飛翔力不強,白天多在樹干上交尾。雌蟲產(chǎn)卵前先將樹皮啃一個小槽,在楷內鑿一產(chǎn)卵孔,然后在每一槽內產(chǎn)一粒卵(也有兩粒的),一頭雌成蟲一般產(chǎn)卵30粒左右。刻槽的部位多在3-6厘米粗的樹干上,尤其是側枝集中,分權很多的部位最多,樹越大,刻槽的部位越高。初孵化幼蟲先在樹皮和木質部之間取食,25-30天以后開始蛀入木質部;并且向上方蛀食。蟲道一般長90毫米,最長的達150毫米。幼蟲蛀入木質部以后,還經(jīng)?;氐侥举|部的外邊,取食邊材和韌皮。
防治方法 可在成蟲盛發(fā)期捕捉成蟲,也可用農藥噴灑和堵蛀孔。保護和利用天敵是一種有效的控制方法。啄木鳥是天牛的主要<
--來源:【中國科學院】